人氣爆棚的網絡紅包在春節迎來巔峰對決:微信、支付寶、QQ、百度、微博等平臺聯手春晚和品牌企業,賣力撒錢。
據統計,電子紅包制造了數十億元的現金流,眾多沒有被領取的紅包以及沒有被提現的紅包,都將使微信、支付寶積累眾多沉淀資金,而這種短暫的滯留會為他們帶來厚利。
在微信曬出紅包數字的同時,已有微信用戶計算了背后的“資本經”:微信2億用戶,30%的人發一百元紅包,就可形成60億的資金流動,延期一天支付,民間借貸目前月息2%,每天收益率約為萬七,每天沉淀資金的保守收益為420萬元,若30%的用戶沒有選擇領取現金,那么其賬戶可以產生18億元的現金沉淀。
心理學家李松蔚分析認為,紅包從來不是一種經濟行為,而是社交行為。在傳統中,發紅包的情境都有一個共同特點:人們都會聚到一起,通過發紅包形式,確認了收發紅包的雙方之間是有聯結的。而微信紅包等電子紅包的現象的出現,說明人們的網絡關系,也需要真金白銀的認證,通過在微信群中發紅包,使得不能傳遞體溫、傳遞眼神、傳遞關心的網上關系開始變得有“體溫”。
1、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,不論原創或轉載,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,不做任何商業用途。如因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,請在30日內進行。
2、本網原創之作品,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,并請注明出處。
※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:0595-22959379 郵箱:admin@qzwhcy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