萬達集團大歌星關門謝客、歡唱百源店謝幕、泉州商城廣場對面歡樂笛易主
泉州量販式KTV開店熱退燒
前幾年,每當周末或閑暇時,約上三五個朋友到KTV吼上一嗓子,是年輕人時尚的娛樂方式,而如今量販式KTV熱潮似乎風光不再。記者走訪中了解到,受制于租金、人工成本、行業進入者眾、消費選擇多元等因素,泉州量販式KTV市場已經告別高速增長期,進入緩慢發展階段。□泉州網-泉州晚報記者 黃文珍 實習生 王凱琳
KTV團購戰硝煙四起
本月7日,萬達集團旗下的大歌星KTV關門謝客,而更早之前歡唱百源店也正式“謝幕”,泉州商城廣場對面的歡樂笛也早已易主,代之以歌尚KTV。
記者從業內人士了解到,由于大歌星經營業績不佳,萬達內部布局將做調整,該KTV可能會轉向其他業態。
“事實上,量販式KTV和其他行業一樣,有關店的也有開業的,而關店有著各種原因。”星光歡樂笛音樂氧吧連鎖企業董事長郭明池坦言,泉州商城廣場對面的歡樂笛易主是因為租期到期,續租租金太高的緣故。作為經營了十多年的連鎖量販式KTV企業,目前歡樂笛在泉州仍保留4家門店。
據了解,歡唱百源店同樣也是因為租約到期,企業選擇收縮業務范圍,不再續約而關店。
在團購網站上,仍在運營的KTV門店彌漫著價格戰硝煙。美團網上,歡樂笛、歡唱、呼啦啦、歡樂星、開心一號、合樂歡、a gogo等泉州眾多量販式KTV門店都參與到了團購大軍中來,最低團購價格可低至1元,而團購價9元、10多元、20多元、30多元的低價也隨處可見。
“免包廂費已經成為泉州KTV市場的慣例,門店的主要盈利點來自酒水消費。”呼啦啦自助KTV店長鄭日夜稱,不知道免包廂費是什么時候開始興起的,自己進入KTV行業以來就一直如此。
進入緩慢發展階段
在呼啦啦自助KTV經理陳志陽的印象中,五六年前量販式KTV是一個相當火爆的行業,每到周末或節假日,柜臺前排起長隊等待包廂的場景司空見慣,那個時候泉州量販式KTV門店數量不多,消費者可選擇的門店不多。而現在,這種盛況已成為過去式。
鄭日夜介紹,2002年,泉州出現了第一家量販式KTV好地方KTV。此后,歡唱、歡樂迪等KTV門店緊隨其后,而到了2007年至2009年,量販式KTV迎來了黃金發展期,呼啦啦2009年也加入到KTV行列中來。彼時,唱K是年輕人時尚的生活方式,是具有一定消費能力的市民重要的休閑場所。
據介紹,接下來的幾年時間里,大量資本蜂擁而入,量販式KTV遍地開花。“這兩年明顯感覺到了整個市場空間已經趨于飽和,企業間團購價格戰成為爭奪消費者的手段。”
嘎啦派負責人林文雄告訴記者,盡管量販式KTV并未成為夕陽產業,但是已從爆發式高速增長期轉向緩慢發展階段。
陷入競爭同質化境地
“租金與人工成本是量販式KTV面臨的主要運營壓力。”a gogo量販KTV現場經理趙春燕告訴記者,近年來,店面租金逐年翻倍增長。人工成本也上漲了許多,以前一個員工每個月的工資才1000多元,而如今員工月工資至少在2000元以上。
“泉州量販式KTV不僅數量多,而且陷入了同質化、服務內容單一的境地。”業內人士陳先生說,這么多年來KTV提供的服務依舊主要是唱歌與喝酒兩種方式。把店名遮住后,你會發現進入哪家KTV都是一個感覺,狹小的空間、黯淡的燈光,沒有形成差異化競爭格局。
陳志陽分析,再加上現在年輕人娛樂方式的多元化,唱K只是眾多娛樂選項之一,消費者不斷被分流,近年來客流量下降成為不爭的事實,粗略估計這兩年客流量逐年下降10%至20%。2009年呼啦啦KTV投入資金800多萬元,一年半時間就回收了成本。而去年東海一家KTV新店投入了1000萬元以上,預計3年回本,如今一年多時間過去了,卻仍處在虧損狀態。
1、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,不論原創或轉載,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,不做任何商業用途。如因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,請在30日內進行。
2、本網原創之作品,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,并請注明出處。
※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:0591-87523908 郵箱:qzce@163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