刺桐花紅 雙擁情深
——泉州爭創全國雙擁模范城“八連冠”紀實
這是一方報國英雄輩出的熱土;這也是一座雙擁基因傳承的名城。
2012年以來,泉州市軍地雙方圍繞“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”,實現“能打仗、打勝仗”的強軍目標,不斷提升共建水平,加大擁軍投入,促進軍民融合、深化擁政愛民,打造出泉州雙擁工作升級版,努力開創了雙擁工作的新局面。就在幾天前,泉州第八次將“全國雙擁模范城”的榮譽收入囊中,再次實現了創建全國雙擁模范城“一帶三”的目標,受命名表彰數量居于全國設區市前列。
軍愛民,民擁軍。刺桐大地上,一曲又一曲軍政軍民團結的時代凱歌正代代傳唱。
入伏以來,武警泉州支隊掀起“苦練三伏、磨礪精兵”軍事訓練熱潮,官兵們緊貼實戰真打實練,錘煉過硬的戰斗作風。(張九強 白維鑫 攝)
共建水平再提升
部隊官兵扛起鐵鍬掃把,幫老百姓掃垃圾、整陰溝,將鄉鎮街道打掃得煥然一新;青少年們與戰士們一道,祭奠民族英雄鄭成功的陵墓,接受愛國主義教育……上個世紀80年代,全國第一個軍民共建點——南安梅山鎮的和諧景象,不僅定格在歷史的畫卷里,更在新的時代背景下,閃耀著新的光彩。
作為全國軍民共建活動主要發源地之一,近年來泉州不斷擴面提檔,在繼承傳統中創新共建形式,豐富共建內容,提升共建成效,讓雙擁工作的社會化程度不斷提升。
軍民緊握的雙手,突破了地域區劃的局限。我市建立起跨縣域雙擁共建制度,組織駐軍較少的洛江區、安溪縣、永春縣、德化縣、泉州開發區、泉州臺商投資區跨出縣域搞雙擁,與區域外駐泉部隊團級以上單位掛鉤共建,常態化的軍地互動開展了起來。
機關事業單位和基層營連,開始了親密互動。我市采取“一掛多”和“多掛一”形式開展掛鉤共建。遍布各地各部門的900多對掛鉤共建對子,實現了基層連隊雙擁結對共建的全覆蓋?;钴S的民營經濟,在共建活動中一馬當先。自2002年率先成立全省首個民營企業擁軍協會以來,目前全市已成立12個民營企業擁軍協會,1000多個會員單位。組織17位民營企業家加入省愛國擁軍促進會,人數居全省首位。
昨日,泉港區婦聯組織職業女性聯誼會的企業家組成擁軍愛心志愿服務隊,到泉州市唯一的海島行政村惠嶼島,看望沙格邊防所惠嶼警務室官兵,與他們結對子,包餃子、聊家常。(劉澤陽 陳起拓 攝)
城艦共建活動,更是在大洋之上,插上了一支流動的雙擁紅旗。2014年,海軍“泉州艦”正式命名入列,市政府與泉州艦簽訂城艦共建協議,設立泉州艦官兵立功受獎獎勵基金,支持泉州艦科技文化設施建設。
在肥沃的雙擁共建土壤上,一項項符合時代特點,別具地方風格的國防教育活動,如雨后春筍般涌現。
市四套班子領導到部隊過“軍事日”,部隊官兵到地方過“經濟日”,這樣的形式,在泉州成為常態。近年來,我市堅持把國防教育列入各級黨政軍機關理論學習計劃、學校德育教育和黨校培訓計劃,成立國防教育講師團,組織開展“共學黨的十八大精神、共創雙擁共建新業績、共促軍民融合新發展”活動,將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思想基礎進一步筑牢。而每年開展的防空警報試鳴暨人員疏散演練、少年軍校、軍事夏令營、軍訓和烈士紀念日等活動,更是在潛移默化中,將國家安全觀植入社會大眾心底。
涌動的愛國主義情懷,讓雙擁文化在僑鄉蔚然成風。
1、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,不論原創或轉載,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,不做任何商業用途。如因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,請在30日內進行。
2、本網原創之作品,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,并請注明出處。
※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:0595-22128966 郵箱:admin#qzwhcy.com(替換#為@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