參演人員正在抓緊排練中
■融媒體記者 張素萍 王柏峰 文/圖
“五一”假期,在時隔40余年后,泉州將在老城區再現“國寶級”民俗藝術宋江陣。這場別開生面的非遺游園會,包括青獅表演、宋江陣傳統民間特色藝陣表演、武術表演、高甲戲打斗雜耍等四大核心板塊,將呈現十幾種宋江陣經典陣法,重現泉州“棍棒手撲,妙絕天下”的民俗風采。昨日記者搶先探營,了解泉州宋江陣非遺游園會的籌備情況。
從抗清義舉到民俗瑰寶
廣泛流播海峽兩岸
宋江陣又稱“套宋江”,是一種源于民間的武術操,流行于泉州各地,其歷史可追溯至明末清初,至今已有數百年歷史。據記載,當時支持鄭成功反清復明的義士,為避清廷打壓,將武術套路融入迎神賽會,從而誕生了以裝扮108位水滸英雄進行踩街的“宋江陣”。
這個陣列人物眾多,性格各異,表演生動熱烈,逐漸發展成戲劇和武術的源泉。一方面,它在舞臺上演變為“宋江戲”,如“戈甲戲”和“高甲戲”;另一方面,它在武術領域不斷發展,據傳經過泉州少林五祖拳師蔡玉明的整理,成為閩南武術的重要載體。
宋江陣表演規模宏大,人數可從36人到108人不等,角色涵蓋宋江、盧俊義等梁山好漢。操演中,先是“宋江舞大旗”等精彩開場,隨后是梁山好漢手持刀、槍、劍、齊眉棍、盾牌刀等十八般兵器,在鑼鼓聲中展演“黃蜂陣”“美蝶陣”“八卦陣”等經典陣法。其中,“連環八卦陣”尤為精彩,36人分組演練,動作迅猛而整齊,每個動作都與鼓點相合。陣法結束后,武術表演由單人到多人,最終以集體大繞陣結束,如“關勝舞大刀”般豪放。
值得一提的是,臺灣的宋江陣與福建有著深厚的淵源,在鄭成功收復臺灣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,并在收復臺灣后被帶入臺灣,逐漸演化成為深受兩岸人民喜愛的一種武舞結合的演藝陣頭,在海峽兩岸均有廣泛流播。作為閩臺共有的文化記憶,宋江陣是兩岸民眾共同智慧的結晶,在兩岸民間社會層面相互溝通、理解與融合,寄寓著閩臺民眾對族群、民族以及國家的共同記憶與身份認同。
108位“簪花大俠”
將展演宋江陣經典陣法
昨日上午10時許,在泉州市高甲戲傳承中心,記者看到劇團演員們正抓緊排練泉州宋江陣非遺游園會的節目。舞臺上,演員們或持槍或舞刀,動作迅猛多變,虎虎生風。
“此次游園會在傳承傳統的基礎上大膽創新,不僅有拳術、器械對打等傳統元素的展示,而且融入泉州高甲戲打斗雜耍和泉州簪花圍民俗元素,既是一次溯源的過程,也是面向未來的呈現。”泉州市高甲戲傳承中心主任周杰俊告訴記者,此次游園會將打造四大核心板塊,包括青獅表演、宋江陣藝陣表演、武術表演、高甲戲打斗雜耍等,將呈現十幾種宋江陣經典陣法。
演出共有130多人參加,其中演員108人。表演還將融入泉州簪花圍民俗元素,演員造型兼具水滸英雄的英武與閩南文化的雅致,屆時“簪花大俠”集體亮相,有望成為最大亮點。演出陣容更打破傳統僅限男性參演的局限,男女演員比例各占一半,既呼應“婦女能頂半邊天”的時代精神,也展現傳統藝術的包容性發展。
泉州古城時隔40余年
首次大規模復原宋江陣
“整場表演時長約1小時,表演既熱鬧又美好,還在剛柔并濟間盡顯閩南人團結尚武、向往正義的精神內核。”周杰俊介紹,活動將于5月1日在泉州府文廟廣場舉行啟動儀式,隨后沿中山路開展踩街巡游,2日至5日分赴泉州金花人民廣場、晉江九十九溪田園風光景區、九日山等地展演。
據了解,以前泉州老城區經常會表演宋江陣,后來僅在晉江、南安、安溪等地有展示。這是泉州古城時隔40余年后,首次大規模復原宋江陣展演場景。
周杰俊介紹,在泉州市文旅局的精心指導下,泉州市高甲戲傳承中心、鯉城區武術家協會、泉州藝校等多個團隊已先后舉行近10次調度調研會,經過一個月的緊張排練,目前各板塊均已分頭完成彩排,這兩天將匯合演出。
當數百年武陣邂逅簪花美學,當水滸豪情碰撞閩南雅韻,這個“五一”假期,泉州將以宋江陣為媒,邀八方來客共赴一場跨越時空的文化之約,在刀光劍影與簪花流韻中觸摸歷史脈絡,見證非遺新生。
1、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,不論原創或轉載,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,不做任何商業用途。如因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,請在30日內進行。
2、本網原創之作品,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,并請注明出處。
※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:0595-22128966 郵箱:admin@qzwhcy.com